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纳米金属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特种塑性变形技术,在一种商用单相高温合金Ni-Co-Cr-Mo(MP35N)中将晶粒细化至9纳米,晶界结构发生明显弛豫。据悉,该结构在700摄氏度、1GPa应力下的蠕变速率可低至10-7s-1(即每秒10-7),显著优于目前常用多晶高温合金以及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相关研究结果于11月11日发表在《科学》周刊上。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长期承受低于所能承受的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作用时会发生永久形变,通常称为蠕变,晶界一直被普遍认为在高温下是合金抗蠕变的“短板”。该团队研究发现,弛豫态晶界在热及热/力耦合下均保持稳定,大幅提升了高温合金的高温强度、高温蠕变等关键力学性能。这是由于弛豫晶界可有效抑制晶界扩散,阻碍了高温下晶界迁移、晶界滑动、晶界扩散蠕变等失稳机制的启动,从而保持了晶界的强化作用。
这一结果系统演示了通过结构弛豫,晶界可以大幅度提升高温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此外这种晶界弛豫纳米晶高温合金可大幅降低对合金元素的依赖,为高性能高温合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
汽轮机冲转暖机结束的标志到底是什么
汽轮机的启动是一个不稳定的加热过程,进行合理经济的启动就是寻求合理的加热方式,使启动过程中机组各部分热应力、热变形、胀差
0评论2023-02-07582
天体物理理解的进步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作者韩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理论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的发布;理
0评论2023-02-07347